瞧这一家子

——墩库孜来克村民族团结家庭朱永旗的故事
和田日报 2025年07月01日

  朱永旗,汉族,1948年出生于甘肃金昌市,在13岁那年随母亲来到了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多鲁镇(原东风公社),当时全镇仅有两名汉族人。环境是最好的老师,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,他很快学会了维吾尔语,也认识了1956年出生的维吾尔族姑娘约尔麦提罕·阿拉拜尔迪。后经自己的维吾尔族师傅牵线搭桥,于1967年和约尔麦提罕组建了家庭,婚后生下三子两女。

  自成家以来,两人从土坯房到磨坊,从开卡车到跑客运,始终携手互助,用半世纪相濡以沫证明了——民族团结不在远方,就在相视而笑的眼睛里,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。

  很多年前,在多鲁镇墩库孜来克村的土坯房里,白天,朱永旗不顾严寒酷暑为村民架设电线,黝黑的手掌被电缆磨出血泡,也为千家万户送去了光明;夜晚,当约尔麦提罕将最后一把麦粒轻轻扫进磨盘时,也精心盘算着一家人的生计。即便生活非常困难之际,他们遇到贫困乡亲赊欠磨面钱时,总会说:“没关系,没有就算了。”

  为了生计,朱永旗毅然辞去33年电力工作,买了辆大卡车跑运输,后卖掉大卡车,买了一辆大巴车,开启了16年大巴车跑客运的生计,他们两口子一个卖票一个开车,再苦再累,两人相视一笑就卸掉了一天的疲惫。

  同时,夫妻俩也很重视孩子的成长教育。孩子们在他们的潜移默化、言传身教下,个个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才。

  大女儿在洛浦县丝绸厂工作;长子在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,现在洛浦县公安局交警队工作;次子和媳妇都在洛浦县水泥厂工作;三子新疆大学毕业后回到多鲁镇中学教学,媳妇在多鲁镇小学教学;最小的女儿在洛浦县二中教学。三个儿子都迎娶了维吾尔族姑娘,小女儿也嫁给了维吾尔族小伙。

  去年冬天,当约尔麦提罕突发疾病辞世,悲痛的朱永旗依然守着老屋。他感慨地说:“感谢共产党,让我们不同民族的手牵在一起,更感谢我的爱人,用一辈子的心血把五个孩子培育成了民族团结的‘小石榴籽’,这是小家,也是大家,就像我们架接的电路,一个点一个点地连着,连着连着大家就都亮堂了。”

  (朱永旗口述,庞玉江、王雪整理)